热烈祝贺我校教育部规划课题成功结题

日期:2013-07-02 23:10 点击数:13513 

[巴蜀网  唐瀛 郑亚平] 2013年6月29日上午,在鲁能巴蜀中学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巴蜀中学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鉴定结题会(课题批准号:FHB080520,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与会的专家有原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翔教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万明春教授,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李森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纬虹教授,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陈治国研究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所副所长邓建中,我校领导张勇书记、吴国慧副校长、付英党总支书记及总课题组主研人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邓建中主持。

首先,主持人宣布成果鉴定会开始并介绍了与会专家、领导和来宾。

接下来,巴蜀中学教科处主任谭中胜作了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对此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历程一一陈述,并对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作了重点描述。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补充发言。

会议进行第三项,由成果鉴定专家组组长万明春主持鉴定评审。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严格质询,课题主研人员谭中胜、张学忠、宋杰、周刘波等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辩。

随后,专家组仔细查阅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并对课题成果进行了评议,形成成果鉴定评审意见。其他与会人员在会议室外休会15分钟。

最后,专家组组长万明春宣读结题评审意见。此次评审鉴定,历时半天,评审过程严格,专家规格高,六位专家中,有三位国家二级教授,有大学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教育业务指导部门领导,评审意见具有高度学术性和权威性。我校国家级课题“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成功结题,评审等级为良好。

该项课题自2008年申报成功后,历经了5年的深入研究。总课题下设20个子课题,课题负责人为王国华校长,总课题主研人员谭中胜、张学忠、宋杰、周刘波、熊丙章、张波、田贵远、李嘉婧(由教育科学规划办依据课题学术成果分量及参与研究工作总量认定并排序),子课题负责人有杨宇鹏、熊丙章、杨洪萍、王飞涛、郭昭全、杨学锋、赵明、郑红兵、涂彬、覃鸿举、杨德芳、周兴成、文彧、刘同凡、周刘波、贺玲、伍平伟、刘勇、邓飞、张全学,子课题主研人员共有百余人,子课题参研人员百余人。在这5年期间,总共有260余人参与了这项课题研究,不论是总课题组成员还是子课题组成员,他们都潜心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该项课题的成功结题,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都将不同程度地享有科研成果的宝贵价值,也标志着巴蜀中学教育科研水平又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任重道远的工作。要想在教研这条道路上走得坚实有力,取得成效,必须有吃苦耐劳、探索创新、敏而好学、善于观察的精神,走在教育的前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身科研,奉献力量。

衷心感谢傅唯泉老校长曾经为争取本课题立项作出的巨大贡献!

衷心感谢原金永书记、欧健副校长曾经为本课题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

衷心感谢课题负责人王国华校长及所有研究人员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衷心感谢谭中胜、周刘波、宋杰、张波、张学忠、熊丙章、田贵远、李嘉婧为撰写理论专著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衷心感谢张学忠、熊丙章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为本课题作出重大贡献!

衷心感谢谭中胜先后撰写了近20万字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公报!

衷心感谢郑亚平、唐瀛、程睿、潘玲、张学忠、李嘉婧、周刘波、宋杰、杨宇鹏、熊丙章等在后期结题工作阶段做了大量艰苦的文字及事务性工作!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课题研究概况

课程建设能力研究成果

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模式研究

专家引领模式研究成果——校本名师工作室

主研人员谭中胜代表课题组在课题成果鉴定结题会上作研究总报告和工作报告

课题成果鉴定专家组组长万明春教授向课题组提问

课题成果鉴定答辩,主研人员谭中胜在回答专家提问

课题成果鉴定组长万明春宣布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课题主研人员同鉴定专家们、领导合影留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巴蜀中学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